0~3岁孩子对事物的注意是不随便的、被动的、都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征所引起的,缺少目的性。概括起来有4个特征:
注意的目的性
0~3岁的孩子还不可以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注意,比较容易遭到无关事物的干扰,导致原来的任务不可以完成。
比如,孩子非常可能一会玩这个玩具,一会又要另一个,将玩具扔得满地都是。
注意的稳定性
0~3岁的孩子持续注意的时间非常短,比较容易转移注意的对象。研究显示,孩子年龄越小,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:2岁孩子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为7分钟,3岁为9分钟,4岁为12分钟,5岁为14分钟。
注意的细致性
3岁以下的孩子只注意表面的、明显的事物轮廓,不注意事物较隐蔽的、细微的特点,还不太注意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。比如,让3岁的孩子比较两个相似图形不同在哪,他们就不大能讲出。
注意的分配性
3岁以下的孩子不可能同时注意不少的事物。假如母亲指着大楼说:孩子,你看!父亲又几乎同时指着小鸟让孩子看,那非常可能孩子什么也注意不到。
培养备案
不可以过分苛求孩子维持很久的注意力,爸爸妈妈可以在知道上述注意力特点的基础上,以平和的心态、科学的办法、慢慢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。
注意力培养4法
1、借助孩子的好奇心
新颖、色彩丰富、富于运动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。爸爸妈妈可以选择有玩偶跳舞的音乐盒,如会跳的小青蛙、会敲鼓的小木偶等玩具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察看、摆弄,以此练习他集中注意力。另外,还可以带孩子到新的环境中去看稀奇,譬如逛公园,让他看一些未曾见过的花草、造型各异的建筑;带孩子到动物园去看一些有趣的动物等等,借助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去培养注意力。
2、在游戏中练习专注力
孩子在游戏活动中,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会增强。因此,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拓展有趣的互动游戏,如此不只能强化亲子关系,还能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。
游戏办法重点推荐
玩拼图、棋类孩子对这种游戏有时能达到十分入迷的程度,玩起来,二三十分钟都不停止。
猜猜看让孩子将规定的几样东西看上1~2分钟,然后撤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,请孩子想想是什么东西被撤掉。
3、明确活动目的,自觉集中注意力
注意目的性不强是孩子注意力的特点之一。所以,假如大家让孩子对活动的目的意义理解得深刻点,那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就会注意力更集中,注意持续时间更长。在日常,爸爸妈妈就能练习孩子携带目的去自觉地集中和转移注意力,如问孩子母亲的衣服什么地方去了、桌上的玩具少了没等等。如此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掌握有意注意,可让他逐步培养围绕目的、自觉集中注意力的习惯。
4、别打断孩子的行为
1岁多的孩子,对见到的所有都充满好奇,常常坐在几件玩具前,这儿摆摆,那儿放放,一坐就是很久。孩子全部身心都投入到那几件百玩不厌的玩具中,正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,假如做爸爸妈妈的在这时去打断孩子的活动,不但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烦躁,还会无意间破坏了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。
而当爸爸妈妈不能已打断了孩子正在全神贯注的事情时,譬如爸爸妈妈下班回家,孩子放手玩具跑过来撒娇,爸爸妈妈要准时教会他怎么样去面对突发的外面干扰,指导他把刚刚看过的书、玩过的玩具收起、放好。如此,孩子的注意力才能得到延续。
我们教育提示:培养儿童专注力的办法有不少,具体推行办法也不尽相同。爸爸妈妈可依据自己孩子注意力进步的特征,因地制宜,有计划、有目的地练习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。最后需要指出的是,不要把孩子好动、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看成是注意力不集中。期望爸爸妈妈能科学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,为孩子注意力进步提供一个好的环境。